晨霧微瀰,光線透過窗景,緩緩漫入空間。深木紋理沉穩靜謐,為家注入柔和安定感。牆面與櫃體自然契合,線條簡潔而細膩;材質間悄然對話,節制而安然。
兩人共同生活的步調,在此舒緩而清晰,如薄霧般緩緩散開,靜靜包覆每個日常瞬間。時間在此被安放,每一次呼吸、每一段並肩而坐,都成為最真切的片刻。霧散之後,依然是晨安。
|屋主規劃需求
1. 規劃門口落塵區,拆除原木地板改鋪磁磚
2. 希望玄關配置全身鏡,方便整理儀容
3. 預留運動空間,並設置單槓位置
4. 規劃廚房隔間,兼顧開闊感並減少油煙
5. 規劃掃地機器人收納與自動上下水功能
6. 預留主臥電子衣櫥插座與散熱空間
7. 調整書房隔間門扇,減少迴轉半徑阻擋動線
這個空間屬於一對注重生活質感的夫妻,他們期待家的樣貌能兼顧機能與舒適,在日常之中找到井然有序的節奏,也保有自在放鬆的餘裕。
設計團隊便以自然材質與流動光線為主軸,梳理出完整的生活場景:原本的開放式廚房被重新界定為獨立區域,使料理更專注、動線更有秩序;走道則預留單槓位置,讓運動能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。細節上的每個安排,都回應了屋主對「生活感與舒適度」的追求。
原始格局圖
平面配置圖
|玄關 磁磚界定落塵區 灰鏡延伸空間
踏入玄關,以義大利進口磁磚界定出落塵區,與起居區域形成自然的轉換。 靜靜立於一側,不僅拉闊了空間視覺,也方便屋主在出門前快速整理儀容。另一側的收納櫃體,配置多尺寸抽屜,結合插座與穿線槽,讓手機、耳機、包袋都能各有所歸。鞋履與外套在回家後即時收納,使玄關保持清爽秩序,而家的溫度,也正從這一刻展開。
|客廳 灰白牆面深木色傢俱 運動機能融入日常
步入客廳,灰白與深木延續了玄關的光影與材質感,奠定沉穩而俐落的氛圍。電視櫃內的線槽與側邊收納櫃,將影音設備妥善收整,隱去多餘雜亂。
走道區的樑柱上方特別設置單槓結構,外型輕薄卻具穩固性,將運動機能自然融入空間之中,成為日常場域的一部分。
天花板以圓弧修飾轉角,搭配日光流淌,使場域更顯柔和溫潤。於此停留,總能放慢腳步,靜靜感受生活的自在
|廚房 木作間隔與白色鋁框拉門 完整獨立卻保留光線
原本開放式的廚房,透過木作間隔牆重新劃分,成為獨立卻不封閉的場域。白色鋁框拉門保留了透光感,具緩衝設計的門片能依情境靈活開合,既能阻隔油煙,也能維持日常的通透氛圍。水槽旁還貼心規劃了掃地機器人的收納與上下水功能,使料理與清潔流程一氣呵成。
|主臥 深木溫潤色系 柔和光影營造舒適休憩
臥室延續深木色系,床頭牆面搭配日本壁紙襯托出細膩質感。嵌燈與光條沿牆鋪展,與材質的溫度交織出靜謐氛圍。系統櫃內貼心預留了電子衣櫥的插座與散熱空間,讓使用與收納更便利。當光影緩緩變換,臥室成為一個溫柔卻條理分明的休憩場域,安放日常的寧靜。
|書房 拉門與臥榻 優化收納與靈活使用
書房以拉門取代傳統門片,釋放更多活動空間。窗邊臥榻抬高設計,不僅增加了收納容量,也讓空間感更有延續性。臥榻可作為暫時休憩之處,或作為文件堆疊的平台,保持桌面清爽專注。自然光透入,讓書房顯得通透而柔和,工作與閱讀之間,都能保持專注卻不失溫度。